有何不同

现有的《道德经》译本多达上千种,多采用现代汉语直译,虽在文字解释上颇为详尽,却未能准确阐明原著的核心思想,使读者难以真正领会《道德经》的深层内涵。能够准确揭示《道德经》核心思想,并在前后章节之间保持思想统一、逻辑贯通的作品,可以说几乎没有。

为此,作者历时五年,查阅数万次古汉语字典,研读数十本道家典籍,在不断修改与完善中,最终完成了《释朴》这本书。现节选本书部分内容,以供对照与参考。

第四章:“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
水在上为云,可以调和太阳的光芒。
水在下为雨,与尘土聚集在一起。
《诗经·小雅·吉日》曰:“兽之所同,麀鹿麌麌。”注:“同,聚集。”

第二十二章:“曲则全,枉则直。”
河流弯曲流淌,汇入江海,可以保全自身。
幼苗的枝叶和根茎弯曲生长,吸收阳光和雨露,可以长成笔直的大树。
《文子·自然》曰:“故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,山林不让枉桡以成其崇。”注:“枉,弯曲。”

第三十六章:“国之利器,不可以示人。”
国家的刑罚、政令、礼仪等,都是锋利的器具,不可以用来教导百姓。
《礼记·檀弓下》曰:“国奢则示之以俭,国俭则示之以礼。”注:“示,教导。”
《尚书·洪范》曰:“汝则有大疑,谋及乃心,谋及卿士,谋及庶人。”注:“人,百姓。”

第四十二章:“吾将以为教父。”
我将认为黄帝是最开始教育君主谦卑处下的人。
注:“父”通“甫”,有“开始”的意思。
相传上古时,黄帝作《金人铭》,其中有一句:“强梁者不得其死,好胜者必遇其敌”,老子引用了黄帝的这句话。

第五十章曰:“出生入死。”
七情六欲脱离人心使人生存,进入人心使人死亡。
《诗经·宾之初筵》曰:“醉而不出,是谓伐德。”注:“出,脱离。”

第五十九章:“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
这叫做效法本原深奥,根本牢固,长久生养万物,长久看待万物如子女的天道。
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曰:“吴光新得国,而亲其民。视民如子,辛苦同之,将用之也。”注:“视,看待。”

第七十九章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
天道对万物一视同仁,没有亲近和疏远之分,常常善于救助万物,使物尽其用,没有贵贱之分,常常类如上古时善良的圣人。
《国语·周语下》曰:“夫礼之立成者为饫,昭明大节而已,少典与焉。”注:“与,类也。”

本书旨在帮助国内外读者读懂《道德经》,深入理解其核心思想,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化。《道德经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,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。理解《道德经》,有助于把握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华民族的思想根基。希望本书能帮助更多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家文化。